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能源资讯 >

正文

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1-09-13 14:22:25     来源:新华社

2021年9月9日,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共同举办,世界经济论坛特别支持,法国电力公司、意大利电力公司、俄罗斯电网公司、巴西电力公司、南非电力公司、沙特电力公司、韩国电力公社、丹麦电网公司联合主办。会议包括主论坛与电力行业碳减排路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终端用能电气化与能效提升3个分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创始人施瓦布,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卡梅拉分别致辞。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作题为《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

辛保安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彰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电力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和能源转型深化,电力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中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辛保安指出,推进碳中和将从根本上重塑能源体系。首先,能源供给结构将深度调整。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将大规模开发利用,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6%,预计2030年、2060年将分别提升到25%和80%。其次,能源利用方式将深刻变化。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用能设备大量出现,电气化水平显著提高,电能利用大范围延伸,很多用户侧主体兼具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属性。2020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为27%,预计2030年、2060年将分别提升到39%和70%。第三,能源技术装备将跨越升级。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进能源转型,需要突破新能源高效开发、多能转换、先进储能、能源系统控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的新技术,推动能源系统向着更加智慧、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加友好的方向演进。第四,能源产业生态将蓬勃出新。能源转型将深刻改变能源行业生产关系,催生出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V2G、能源电商、能源大数据、能源聚合商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市场主体,形成全新的能源生态圈。第五,能源治理体系将系统优化。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将深刻改变能源版图和利益格局,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进行变革与调整。

辛保安强调,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亟待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从数字化与多能转换的视角来看,它是一个智慧能源系统,具有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特征,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和消纳难题,有效实现新型用电设施灵活接入、即插即用,有力支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调互动,有力促进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的互补互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转型的关键之举,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安全为本、创新驱动、政策引导,加强合作共为。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赋能美好生活、推动能源革命为己任,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发布了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争当能源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先行者。未来五年,公司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方面,公司持续完善特高压和超高压骨干网架,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消纳的支撑能力,目前,累计建成27项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最远输送距离达到3300公里,2030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升到3.5亿千瓦;公司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着力提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目前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200万个、装机容量4.8亿千瓦,开发的“网上国网”应用,注册用户数突破1.8亿,能够实现广大客户线上办电、线上交费。

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方面,公司立足电网实际,通过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引导电力用户参与削峰填谷和应急响应、积极配合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目前,公司经营区在运抽蓄电站28座、装机2341万千瓦,在建35座、装机4853万千瓦,力争2030年运行装机达到1亿千瓦。同时,协同推进储能建设和需求侧响应,通过应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用户合理错峰避峰,参与系统调节,力争使2030年可调节负荷容量从目前的3320万千瓦提升到7000万千瓦。

在终端消费领域实施电能替代方面,公司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发挥碳市场、绿电交易等作用,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战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目前,公司累计完成1063万户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任务,每年可减少煤炭直接燃烧3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600万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超过130万个;在国内机场廊桥、港口码头积极发展岸电系统,实现了长江沿线主要港口岸电全覆盖。

(原标题: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责任编辑:吴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