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能源资讯 >

正文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发展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14 15:24:04     来源:中国电力报

2018年,在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期间,发布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原则与务实行动》;2019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成立,成员国总数达到30个;2020年,聚焦疫情后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召开了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2021年,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举办,成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成员国新增了古巴和摩洛哥,成员国扩充至32个。构建合作网络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合作项目,将成为合作伙伴关系的主体,通过网络化的构建及扩展,有利于拓展合作伙伴朋友圈,进一步提升双、多边合作水平,推动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背景简介

 

(一)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成立背景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成立是基于我国全方面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在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探索促进各方合作的新载体和合作网格,推动各领域合作项目全面开花结果,助力打造“一带一路”能源领域合作品牌,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参与方共同赋能。另一方面,机制延展问题、碎片化问题、与现有国际能源治理模式的冲突、大国与利害关系国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其形成新的约束和挑战。

(二)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战略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构建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是伙伴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将宏观政策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为伙伴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合作网络的成立及拓展,有利于在能源合作领域进行精耕细作,分门别类,协同合作,实现各细分领域的纵向及横向的网格化发展及优化。

(三)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主体构成

伙伴关系合作网络覆盖7个工作组,成员包括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具体名单见表1。合作网络工作组实现了能源合作领域的全覆盖,并创新在高校(青年)及国际传播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一带一路”话语权体系,提升合作网络的软实力,并放眼长远和未来,着力中长期规划及话语体系建设,多维度建设合作网络,软硬实力两手抓,实现短期与中长期规划兼顾的良好局面。

(四)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成果价值

目前合作网络工作组以中方单位为主,依托发挥组长单位的经验及资源优势,牵头工作组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结合我国之前对外合作的经验,我国对相关国家和领域投资、贸易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9年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开展了直接投资,累计直接投资720.9亿美元(如图1)。“一带一路”重点能源合作工程多面开花,助推中国制造、中国标准走向世界,为造福各国人民贡献中国力量。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布隆迪胡济巴济水电站、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项目、迪拜哈斯彦电站项目、泰国东北部成品油等项目,已经成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示范项目。

 

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发展优化策略

 

(一)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机遇及挑战

由于伙伴关系成员国油气、新能源等资源较丰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工程技术服务、火电项目建设、新能源项目开发、电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面临很多机遇。一是中国和伙伴关系成员国在油气管道建设、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贸易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我国能源安全、能源治理、产业机构变革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也将长期发挥着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二是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投资运营、电动汽车、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新型储能等技术领域等将成为伙伴关系国发挥新的拉动内需及投资的重要市场,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链、项目运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全球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能填补伙伴关系国的空白,实现共赢。

与此同时,在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很大挑战。一是地缘政治、宗教冲突、大国博弈等一些负面因素制约合作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伙伴关系成员国主要还是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发展中国家恰恰是世界上各种冲突和矛盾所在地,成为各种势力博弈的主要阵地。二是中国与很多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拥有实质性合作成果的较少。中国目前已建立了APEC、东盟10+3、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欧、中非、中拉、中阿等全球或区域性的能源组织,也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国际组织及多边合作机制,但还需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无缝对接。三是受新冠疫情、国际政治局势变动、汇率波动等叠加影响,国际合作融资难、融资贵局面愈演愈烈。部分国家债务主权评级降低,债务高企,致使其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对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较大。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往往生态较为脆弱,且应对环境危机的能力差,产业发展滞后。由于经济发展不利因素,使相关国家因为工业、产业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不协调,从而缺少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二)政策制定及协调

从政府层面来看,一是可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客观市场需求,继续支持参与不依赖中国资金的煤电、运用燃煤耦合掺烧等新技术的总承包项目、供货加技术服务或纯供货项目。二是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在能源结构迅速调整的关键时期,以煤电装备成套出口、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传统企业,在积极推动业务转型的同时,面临着经营规模急速下滑,成本压力激增等诸多现实生存压力。政府可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财税政策支持和扶持。例如增加专项补贴,提供低息、无息贷款,减免税收等,减轻企业压力,保障企业转型期平稳过渡。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国装备制造的推介,加强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中资企业国际市场的参与机会。进一步加强、促进与周边国家、友好国家的能源合作,为中资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四是加强项目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金融保险政策,进一步降低投融资成本。加强中资企业协调机制,以国家整体利益为主,尽可能地避免中资企业间的不良竞争。

(三)项目培育及合作

在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俄乌冲突,以及全球能源结构迅速调整等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交织影响下,面临着煤电等常规能源建设市场快速萎缩,以及因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上涨,汇率急剧波动造成的成本压力激增等诸多困难,再加上业主避险情绪增强,现阶段项目开发进度整体放缓,行业上下游企业交流比较少。

政府层面,持续做好和优化顶层设计;企业层面,应积极发挥项目合作主体作用;金融机构层面,应主动发挥助推支撑作用;社会组织层面,应善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需加强中长期预判,加强宏观指导,指引各方做好风险防控、优化海外市场布局。二是给予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助力和引导我国电工装备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三是加大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力度,加强探索与境外信用保险机构及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丰富融资渠道,优化授信结构。四是全面加强项目风险的研判,加强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市场环境适应性等。五是全面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尤其是加强燃气、水电、新能源等低碳能源项目的开发,不断完善市场布局,加强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的建设。

(四)合作网络发展优化策略

合作网络成立后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做好沟通协调,逐步改变外部及内部制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顶层设计与务实合作两个端口,机制建设、理念传播、能力建设、联合研究、项目合作五个方面,推动合作网络高质量发展。

1.加强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合作网络工作组机制,建立健全7个工作组横向协调互动机制,依托各工作组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工作组封装的灵活性,既能封装协同集中出海,又能分兵单兵作战,形成多点合作开花,打造张弛有度、灵活务实的高效合作模式。

2.积极开展理念传播。依托合作网络理念成果,进一步推广宣传。合作网络成员单位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和能源企业开展高层会谈和工作层面衔接,有序推进重要能源转型会议活动筹备,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就“双循环”新格局下推动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成果和经验等议题开展专题研讨。

3.高效组织能力建设。发挥合作网络优势,探讨联合开展能力建设项目。围绕“一带一路”能源高管人才发展和丝路培训项目,探讨潜在的合作领域、形式和方式,形成合作意向;发起“一带一路”能源领军人才学历项目,推动各国电力能源发展的领军人才培养。

4.深化开展专题研究。借助合作网络共享资源,推动研究成果共享与潜在合作。开展“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贸易深化研究,围绕“一带一路”典型绿色转型发展模式、重点区域能源互联网格局、中国与周边国家重点互联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就伙伴关系成员国投资环境和能源项目包括政治经济、市场供需、购电机制和风险分析等方面投资要点进行研究;围绕油气、新能源、电力互联互通等重点问题深化专题研究;合作编写国际能源合作报告,开展行业重点市场研究,对重点国家和市场进行调研、数据分析研究,形成重要研究成果供投资建设决策。

5.全面促进项目合作。发挥合作网络平台作用,建设打造项目合作平台,分享项目信息、国别咨询等供企业进军海外参考,积极策划和培育开展项目合作。发布项目签约报告,每年发布中资企业海外签约项目、合同额等指标类信息,供中资企业抱团发挥合力,实现共赢局面。积极拓展海外新能源等项目合作,将国内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国外的能源转型、碳中和目标有机结合,将国内项目开发、建设、投融资等成功实践案例与国外的实际情况结合,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

结论

合作网络是能源合作伙伴的重要创新成果,合作网络工作组已覆盖能源领域合作的关键领域及问题,各工作组可根据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有所侧重开展电力互联互通、绿色能源、油气、智慧能源四个业务层面,进一步扩大提高成员伙伴,尤其是外方单位的数量和质量,这将成为支撑合作网络发挥价值的核心主体。绿色金融则是支撑业务层面的关键,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催化剂和定海针的作用,对业务层面开展切实有效的支撑。高校(青年)和国际传播则着眼于眼前和未来对相关业务的合作起到软性的催化和助力。各工作组应团结协作,避免单一作战,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策略,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框架下,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在海外实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

原标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发展优化策略

 

责任编辑:吴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