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能源资讯 >

正文

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齐亮相 为核电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9-03-13 09:34:37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静

(图片来源:人民网)

38日,中核集团召开2019年“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会上,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及两会代表委员围绕铀资源勘探开发、“华龙一号”推广和建设、核燃料循环利用、核科普等方面建言献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余剑锋介绍说,“两核”重组以来,集团上下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吸取核工业以往改革经验教训和其它央企先进做法的基础上,中核集团确定了“小总部、大产业”的经营格局。

在战略布局上,形成了核能发电、核燃料、天然铀、工程建设、核环保、核技术应用、海外市场开发、装备制造、资产管理和金融业务等10个专业化公司。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中核集团每个重要生产环节均有科技平台支撑,拥有23家科研院所、20个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技术中心,拥有体系完整的核科技研发平台。

余剑锋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重组后中核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一年。2019年,中核集团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着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以下是中核集团代表委员的部分提案和议案:

刘巍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于坚定不移推动核电发展支撑军民融合战略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代替煤炭、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能源,在中国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

发展核电是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支撑。核工业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核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特点。核电是核工业产业经济的龙头和主要利润来源,是核工业中最好的资产,中核集团核电产业利润约占集团总利润的70%。发展核电可有效带动铀矿冶、核燃料、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和核能全产业链的“走出去”,对支撑国家整个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技术、资金、人才储备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发展核电是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举措。顺应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立足中国国情和资源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转型发展的新道路。

考虑到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与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且储能技术尚不够成熟,核电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代替煤炭、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能源。

我国核电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2018年,我国核电装机占比2.4%,发电量占比4.2%。相比较,世界核电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均为10%左右。因此,当前我国核电装机及发电量份额都很低,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约8.5-10.5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45%,若核电发电量占比提高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10%左右,中国核电装机总量预计达到1.2-1.5亿千瓦左右。即到2030年前平均每年需新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8台左右。

目前,中核集团在运核电机组达21台,装机容量1909.2万千瓦。从1985年承建秦山核电站这一原型堆到今天承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截至2018年底,中核集团承建的大陆在运及在建核电机组已达58台,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

目前,中核集团海内外4台华龙一号机组工程建设各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是全球唯一按照进度计划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预计4月将实现冷试。

中核集团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工程管理方式,保障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也为后续华龙一号批量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目前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新项目获批将进一步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带动核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对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有着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国家坚定不移推动核电发展,坚决落实我国中长期核电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核电建设进度安排,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核电厂址落实,适时启动内陆核电项目,2030年前每年新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8台左右,保持我国核电平稳持续发展,确保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技术、资金、人才储备,有力推动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罗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

关于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建设核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建议

 

国家实验室是服务于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以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为使命的国家综合科研基地。核科技工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核领域应作为首批,在国家支持下加快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

核领域国家实验室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促进协同创新攻关的重要载体。核科学技术是高新尖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学科交叉多、综合集成度高,是高科技领域的代表。通过建立核领域国家实验室,可以更好地集中资源,聚集一批国内外多专业高水平人才,持续、高强度开展核及相关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发和协同创新,抢占世界核科技创新制高点,引领我国科技整体快速进步。

建设核领域国家实验室是履行国家使命的要求。在当前以及未来几十年,基于当前裂变能的民用核电仍将为我国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发挥关键的作用。先进核电技术也是促进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促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关键基础。加快发展核科技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核领域国家实验室是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核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建立核领域国家实验室,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小核心、大协作”的核工业创新国家队,可以实现军民核技术研发条件、资源、平台、设施建设,实现军民技术互相转化,进一步促进军民核技术协同快速发展。

国外核实验室是核科技创新的基础平台。世界核大国都非常重视核科技的发展,美国国家实验室最具代表性。美国为了确保核威慑力量优势地位和核科技世界领导地位,创建并保持了庞大的核领域国家实验室集群,已有70余年历史。美国能源部下属17个核领域国家实验室,均采取政府所有、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主要在核武器、军用核材料、舰船核动力、空间核动力、核能、基础科研等领域,从事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任务,体现了国家意志,服务于国家战略,聚集了一流的人才和设施,引领了科技创新发展。

中国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有23个科研院所,涉及核工业所有专业方向。我们要通过这些科研院所带动全国所有涉核的科研力量,推动我国先进的核工业体系建设,形成先进的组织体系,来推动核工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模式。

中核集团正在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科技创新体系,为形成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的创新链,中核集团积极联合国内有关核科技创新的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一些在核科技研发方面具备优势的高校,通过携手合作,在理论研究成果向应用研究和产品转化、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催生新动能。2018年以来,中核集团分别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建议,充分发挥中核集团的龙头企业作用,参考美国模式,以中核集团所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为基础建设国家实验室,聚集核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先进核动力、核燃料循环技术、天然铀勘探开发、辐射安全防护等领域的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融用一体化,形成“小核心、大协作”的核工业创新国家队,围绕国家战略核安全与核能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制定的核科技发展规划,在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下,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引领国家核技术进步。

 

钱天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主任

关于支持核能制氢与绿色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建议

 

氢能,是人类重要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在未来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在氢能生产与应用领域加快布局,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未来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将达10%,氢能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

核能制氢具有不产生温室气体、以水为原料、高效率、大规模等优点,是未来氢气大规模供应的重要解决方案。

高温气冷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具有安全性好、出口温度高等优势,其高温高压的特点与适合大规模制氢的热化学循环制氢技术十分匹配,被公认为最适合核能制氢的堆型。

核能制氢与氢能冶金结合将成为划时代的技术革命。经初步计算,一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可满足180万吨钢对氢气、电力及部分氧气的能量需求,每年可减排约300万吨二氧化碳,减少能源消费约100万吨标准煤,将有效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助力解决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问题。

目前,加快发展核能制氢与氢能冶金已经具备基础条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已建成并运行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投产,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中核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已启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的项目实施工作,并已基本完成其标准设计和评审,并已启动厂址选择工作。同时,中核集团与清华大学、宝武集团等国内主要相关单位,已经联合开展了核能制氢与氢能冶金结合的前期合作。

我们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抢占这一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制高点,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核能制氢与氢能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集成各方力量和资源,解决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问题;尽快启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建设,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研发,继续保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的同时,为实现大规模核能制氢提供可靠的热源保证。

(原标题: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齐亮相 为核电发展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夕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