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

正文

中印尼大咖谈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主任严秉忠:“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合作机遇广阔

发布时间:2019-07-15 18:26:04     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近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主任严秉忠在第六届中-印尼能源论坛召开期间接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专访时表示。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和治理体系加快重塑,清洁低碳的发展蓝图越发清晰,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严秉忠介绍说,近5年,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创造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中国模式,为全球探索低碳、清洁的能源转型模式积累了经验。近年来,我国加大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步伐,高质量、高标准、高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把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赤道上的翡翠”之称的印尼,人口和国土面积均位居东南亚之首,在东南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能源发展也备受关注。印尼能源资源种类丰富、资源量大,其丰富的煤炭、水电、光、地热、生物质等资源都极具发展潜力。然而,目前印尼电力装机容量仅为约5000万千瓦,人均电力消费仅1012千瓦时,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没用上电。此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急需改变。为此,印尼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发电结构由火电为主向多元化转变,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印尼计划于2025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整体供电结构中占23%的目标。严秉忠认为,印尼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将在印尼的能源发展和结构转型中扮演重要作用,开发潜力巨大。

严秉忠说,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亲,人文相连”,地理位置接近,文化差异较小,是中国企业最适宜走出去的区域之一。印尼、越南、缅甸、老挝、菲律宾等国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加大了对东南亚市场投入,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指导、企业参与、金融推动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格局,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成果得到认可,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投产,多个可再生能源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建厂,为东南亚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严秉忠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合作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战略投入不足,在政策沟通和能力建设等软实力投入方面有待加强;二是准备不足,国内企业对当地文化底蕴和工作环境了解不充分,融入不够;三是国际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合规性、雇员管理等方面仍有差距;四是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承包市场方面,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消费市场,遵守国际规则和当地习俗,注重品牌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当地提供切实有利的帮助,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尽快实现“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严秉忠说。

20196月26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8》在京发布。图片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委的指导下,水电总院围绕东亚峰会、东盟+3、东盟+1机制开展了大量工作,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联合研究报告等工作都深受东盟国家欢迎。严秉忠说:“水电总院与东盟能源中心(ACE)建立了很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形成了年度联合研究机制,每年都会围绕东盟关心的话题开展联合研究,形成研究报告,相关成果在东盟具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去年的《东盟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机制报告》在东盟国家广受好评。”

据严秉忠介绍,水电总院围绕可再生能源领域主要开展三方面的国际合作工作。一是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积极推动政府间双边、多边机制的落地,特别是围绕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多双边机制产生富有成效的成果。二是通过世界的舞台,广泛宣传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理念、经验,让中国可再生能源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被接纳。三是充分与国际机构、智库、组织开展深入对接,通过第三方的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接下来,水电总院将继续践行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发展理念,与全球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量一道,通过务实合作,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于1950年,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可再生能源行业政策研究、资源普查与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设计评审、工程验收、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标准制定、信息管理以及国际合作等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席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