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首页- 重要成果 - 正文

石油之魂国之“大庆”

发布时间 : 2019-08-28 16:58:23    来源 :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 安栋平 陆宸昊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工作人员开展夜间作业 图片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http://www.cpnn.com.cn/cpnn_zt/70zn/jcbs/201905/W020190523531278084060.jpg

(大庆油田大型压裂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赵永安 摄)

1959926日,沉睡百万年的黑色黄金从松辽盆地喷涌而出,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重大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由此开始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听亲历者讲述油田开发建设的故事,实地走访新时期油田的工作现场,感受新中国石油工业走过的辉煌征程。


荒野上建起石油城


到过黑龙江大庆的人,一定会对大庆的规划建设和蓬勃发展印象深刻。60年前,这里是一片片荒原和草地,相隔数千米才能看到一个屯子,当地人住的是地窨子和干打垒,如今的大庆是油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现代化油城,绿树成荫、高楼林立,萨尔图机场连接祖国各地。

时间倒转60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石油资源极为短缺。1952年,全国石油总产量为43.5万吨,其中天然油19.5万吨。1957年,石油工业没有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唯一没有完成“一五”计划的单位。1959年,全国原油消耗量504.9万吨,自产量不足一半。

这一年,中国进口石油花费外汇1.83亿美元,占国家进口用汇总量的6.7%。正是这一年,中   国石油地质工作者们依靠着独辟蹊径开创的陆相生油理论,在松辽平原找到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因其发现临近新中国成立10周年,取名“大庆油田”。

“油田开发初期我国的开采技术非常落后,开采经验严重不足。而且东北天寒地冻,大庆的油又是稠油,凝固点低不易流动。”“改革先锋”王启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1960年初,数万名石油大军汇聚松嫩平原,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石油会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王进喜为首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以期在石油开采上取得突破。

在随后的几年中,石油工人硬是把会战打了上去,并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6个 “艰苦创业的传家宝”。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传颂在那片荒原上,书写着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

仅用3年时间,大庆石油人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平方千米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改变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


自主创新打造科技大庆


行走在大庆市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林立的采油机、钻塔、修井机……随处可见的是身穿红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60年来,大庆油田默默坚守,为祖国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在油田“青春期”,原油靠地层自身压力就能从油井“喷”出来。1985年后,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为使原油年产量保持稳定,就必须控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20世纪90年代,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综合地球物理测井等工程技术,大庆油田形成了“稳油控水”结构调整技术。

1976~2002年,大庆油田一路高唱“凯歌”,实现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而世界同类油田的稳产期一般只有3~5年,最多不超过12年,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2003~2014年,大庆油田又实现了原油4000万吨连续12年稳产,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油气资源,维护了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当前,大庆油田仍保持着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的世界级水平,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原标题:石油之魂国之“大庆”)

 

责任编辑:Lare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