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
首页- 风云人物 - 正文

石油科技领军人物王德民院士获小行星命名“王德民星”

发布时间 : 2019-09-19 00:00:00    来源 : 新华社     作者 : 李由

(图片来源:新华网)

  412日上午,“王德民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大庆油田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油田分层开发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王德民,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获得小行星国际命名,是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在发表命名感言时,已80岁高龄的王德民院士激动地说,我是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在大庆油田工作的50多个年头,我同广大石油科技人员一道,为油田开发建设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但组织却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这令我既感到无尚光荣,内心也颇多感触。我深知,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各级组织长期关心支持的结果,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而属于中国石油广大科技人员,这份荣誉既意味着鲜花与掌声,更意味着使命和责任。虽然我年事已高,但在未来的日子里,仍将心系石油、立足油田,坚持不懈地献身祖国石油事业,勇攀石油科技高峰。

  据了解,王德民院士,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在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独立推导出取代“赫诺法”的地层测压计算公式,命名为“松辽法”,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精度;上个世纪70年代,发明了一整套偏心配产配注工艺,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1979年至1985年,提出并组织了以转变采油方式为核心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采油系统工程”以及“5000万吨10年稳产工艺规划”,针对难于开发的表外储层等薄差油层,发明了限流法压裂改造油层工艺技术,使大庆油田增加可采储量6亿吨,为持续高产稳产做出杰出贡献;1986年至2000年,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面临的问题,提前开展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首次提出粘弹性可以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大幅度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并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了注聚合物后出现的地面流程不适应和井下管柱严重偏磨的若干难题,建成了世界上应用聚合物驱油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工艺最先进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使大庆油田5000万吨年产量连续稳产了27年,创出了世界同类型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奇迹;21世纪以来,王德民院士致力研究的泡沫复合驱、二元复合驱、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新工艺,目前已投入应用性试验。

  国家科技部原部长、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在讲话中说,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命名公报写道:“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这不到200个英文字符的短短公告,高度凝练地概括了王德民同志对中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历史性、开拓性、基础性贡献。王德民五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才华、智慧和对共和国的忠诚,献给了祖国石油事业,折射出大庆精神的时代光辉,体现了大庆先进文化的强劲脉动,给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注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内涵。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张丽萍认为,王德民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镶上了太空星辰,将永载天文史册。“王德民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王德民院士科技成就的褒扬,王德民院士荣获小行星国际命名是实至名归,我们通过“王德民星”的命名来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

  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表示,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王德民星”,表达了祖国和人民对王德民院士的感谢和崇敬,这是王德民院士的骄傲,也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骄傲。“王德民星”将满载着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寄托永远遨游星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喻宝才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关键时期,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驱动,已成为最广泛的共识、最紧迫的需求。我们相信,在王德民院士科学成就、崇高精神的影响和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梦想得到点燃,越来越多的创新活力得到激发,越来越多的重大难题得到攻克,不断汇聚成中国石油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刘宏斌主持大会,仪式上,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宣读了“王德民星”国际命名公报,并向王德民院士赠送何梁何利基金纪念杯。

  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姜万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原总工程师王德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领导,以及大庆油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和学生代表,共400人参加命名仪式。

(原标题:石油科技领军人物王德民院士获小行星命名“王德民星”)

 

责任编辑: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