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电力:银线飞架 电亮太行
发布时间 : 2019-09-19 17:19:44 来源 : 中国电力报
银线飞架电亮太行
——国网河北电力70年农网建设纪实
“七一”期间,85户人家的河北西柏坡村实现每天接待游客过万人目标,村民李国文的“旧址餐厅”里,4台装满冰饮的冰箱很快见了底,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在充足电力支撑下,西柏坡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
70年前,也是在巍巍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从沕沕水电站传来的电流点亮了新中国第一盏灯,照亮了国家走向新生的赶考历程。70年间,电力,从稀缺品到必备品,从一切为了前线到一切为了人民,拔节的铁塔,纵横的银线,在燕赵大地交织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幸福画卷。
点亮太行山脉
昔日星星之火今朝万家璀璨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河北省电网家底很薄,全省仅有33千伏线路389.5千米,变电容量7.14万千伏安,全省用电量也只有1.71亿千瓦时,农村用电量更是微乎其微,仅0.0018亿千瓦时。
1958年,河北省农村电网逐步形成。到1984年,全省仍有157个乡和3700个村没有通电,当时的河北省电力局联系省财政厅,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加速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报告》,第二年5月,报告被批准执行,实施“以电养电”政策,拉开了全省农网快速发展的大幕。
到1993年,河北南网供电区域内行政村全部通电,随后农网一期、二期改造工程相继竣工,电能的充足供应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到2000年,全省农村年用电量由1995年的226.96亿千瓦时增长到350.42亿千瓦时,增长率高达54.4%。
河北省农村地区电网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2006年6月29日,在嶂石岩乡墙板沟村,随着一声“合闸”命令,河北南网实现了户户通电。79岁的村民时群群将他儿时使用的一盏油灯交给了河北省电力公司领导。他说:“俺活了大半辈子没有用过电,现在终于用上了电,把这盏油灯送给你们,俺要好好记住这个日子,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
通了电,有送出去的煤油灯更有搬进来的新家电。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的唐县平洼顶村村民天天想着买手机,可村里没有电,给手机充电得往返20里山路,买手机的愿望遥不可及。“现在有了电,第一件事儿我就买了个手机。”村民刘建国高兴地说,“在屋里就和客户联系上了,做买卖有手机真方便。”
一年以后,河北省南部地区“井井通电”目标基本实现。随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2010年底,河北南网新农村电气化村已达563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208个,新农村电气化县21个,超额完成“十一五”建设规划。
“十一五”期间,河北南网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8.12%,供电可靠率达到99.631%。“十二五”期间,农村电网户均配电容量实现翻番。
“农网改造变化大,一步进入电气化,空调冰箱搬进家,用电高峰不掉闸……”2017年,在石家庄市元氏县殷村镇小留村村民口中传唱起一段顺口溜,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带来了巨大变化,更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机井通电30.2万眼,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3052个,动力电不足村改造915个,受益农田面积1746.5万亩,惠及农村地区人口2950万人,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国网河北电力按照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部署,启动实施“230工程”,以建设雄安、正定“引领+示范”两个综合示范区,打造30个精品样板工程,形成一系列典型示范效应。其中塔元庄农村综合能源示范项目,瞄准农网建设,精准服务农村客户,让电力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成为更加智慧、更有价值的先行官、排头兵。
服务千村万户
往日农村电工如今台区经理
供电设施日新月异,供电服务更是在70年间变化惊人。
今年74岁的闫青海,是西柏坡村的第一代电工,“那个时候,村民们家中只有一盏灯,一台水泵是全村唯一的用电设备。”老人的记忆里,挨家挨户收电费是他最常做的事。
1979年,西柏坡村电工换成了闫兰义,村里已经架起了木杆线路,初具规模的山村线路还不稳定,抢修成了供电服务的主题。“每天天一擦黑,我爸就带上工具袋、脚扣去抢修线路了。”闫龙龙回忆。
当供电服务的接力棒交到闫龙龙这一代手里时,供电服务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你瞧,这是我们正在开发的‘台区经理人’手机App,这个应用程序能即时发布用电信息、实现实时咨询,客户通过它第一时间就能联系上我。”一部小小的手机把年轻的闫龙龙和村民紧紧连在一起。他还是所里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成员,他把村里客户分类,空巢老人、军属……隔三岔五上门看望。村里人都知道,只要和电有关的事,找他准没错。
你用电,我用心,从1958年河北省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大队设置农村电工到如今河北南网436515个台区实现台区经理全覆盖,70年来,人民电业为人民,优质用电服务始终和客户在一起。
1987年,在河北省电力工业局的推荐下,46名农村电工获评“全国优秀农村电工”称号。
1991年,当时的河北省电力局开展“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达标竞赛”,1992年,国家电力部在石家庄召开全国“三为”服务现场会,截至2005年,河北南网累计93个县被评为“三为”服务达标县。
2000年,河北南网结合农网改造、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三个安全”责任考核,开展“供电企业创一流”活动,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流供电服务。
2017年,国网河北电力深化推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对1135个乡镇供电所人员进行素质提升轮训,重点培养“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创建单位台区经理岗位技能人数6750人。同时,加强对员工岗位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维、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管理与并网服务、电能替代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培训。这一年,河北南网全部乡镇供电所,实现营配末端融合占比100%,营业厅综合柜员制占比100%,台区经理覆盖100%。
在“三型两网”战略转型中,国网河北电力积极探索优质服务智慧升级。
在农网服务一线,2月1日,成立国网正定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深度融合一系列信息系统,跨专业、跨系统、跨层级一体化协同管控,实现故障主动报警、快速研判定位,成立一个月就开展故障研判7起,短信发送112条,停电信息发布时间减少17分钟,抢修时长平均缩短60分钟,故障报修工单减少79张,不断向着“接电快,停电少,服务好,运营优”的目标迈进。
情系燕赵热土
从带来光和热到创造幸福生活
看不见的电流,看得见的服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网河北电力始终情系燕赵热土,不断将供电服务延伸扩展,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尽显担当。
20世纪90年代,“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成为农村电气化奋斗目标,截至2000年,工程累计投资1.43亿元,对加快全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7年,省电力公司打响了“电力扶贫阜平战役”,无偿支援阜平县900万元,帮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
2012年,基层建设年中,国网河北电力投资6.88亿对3276个帮扶村进行了电力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496.6千米、低压线路6610千米,新增变压器5559台,解决用户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4.6万户,帮扶村电网全部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完成重点帮扶项目1034个,真正为百姓栽下“摇钱树”,养起“下蛋鸡”。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截至2018年底,国网河北电力精心选派204名党员干部组成74个驻村工作组,持续推动驻点帮扶的55个贫困村3091户贫困户8396名贫困人口脱贫;累计投资85亿元,统筹推进电网建设改造、贫困村电网建设及光伏扶贫电站配套电网建设等任务,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2018年,国网河北电力成功发布了“电靓河北”履责报告,同时全面实施“12358”服务工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在强盛,时代在发展,老百姓逐渐从“盼温饱”向“盼环保”,从“求生存”向“求生态”转变,国家在北方地区推广清洁取暖,国网河北电力主动承接“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全力投身蓝天保卫战。
2018年10月15日,离供暖期还有一个月,雄安新区全部完成了“煤改电”改造任务。地处雄安新区的安新县席庄村里家家户户忙着安装新型的取暖设备。“以前冬天烧煤取暖,煤灰多,这鞋一天擦几遍都不干净,今年换成电暖气,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一天鞋都不沾灰。”瞅着脚上的皮鞋,陈小凤对这个不烧煤的冬天有了盼头。
自2016年河北省推广实施“煤改电”以来,河北南网已累计实现“煤改电”50.67万户,惠及近2000个村庄,每年减少燃煤147.5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388万吨。
回望历史来处,70年间河北南网农网建设筚路蓝缕,不断智能坚强。展望未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雄安新区加快规划建设,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重大战略开局起步,国网河北电力以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新坐标、三型两网的新格局、开放融合的新姿态,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河北电力:银线飞架电亮太行)
责任编辑: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