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首座220kV海上升压站“落户”三峡集团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图为国内首个将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置在海上的升压站,也是目前国内集成度最高,单体最大最重的海上升压站。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增长平稳,技术和商业模式稳中有进,突出问题有序解决,产业业态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面对平价上网的挑战,风电企业也以大规模开发、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降本增效,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展会面积6万余平方米、中外参展企业超过600家、专业观众预计达到6万余人次……近日召开的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19)再次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全球最大风能展的纪录。在北京新国展偌大的展区里,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的数百家国内外厂商,展示着自己的看家产品,从巨大的电机、齿轮箱、叶片模型,到电缆、润滑油、涂料以及各种控制系统,令人目不暇接,大国重器的风采令人震撼,中国风电的成就让人惊叹。
海上风电亮点频现
在发展风电的道路上,中国从未停歇。2018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12.4万台,累计装机容量2.1亿千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的国家。2019年,我国风电开发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348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98亿千瓦。同期,全国风电发电量28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风电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政策连续稳定,产业规模平稳增长,技术和商业模式稳中有进,突出问题有序解决。”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表示。
市场平稳增长的同时,风电产业结构也实现稳步调整。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容量中,中东南部地区占58.7%,“三北”地区占41.3%。在累计装机方面,中东南部地区占比35.2%,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饱受诟病的弃风问题企稳向好。2019年1月份至9月份,全国弃风电量为128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为4.2%,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改善,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尤其是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弃风率同比显著下降。李创军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电网企业加大风电等新能源跨省区外送,电力替代、提升灵活性等增强风电消纳能力的措施,弃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海上风电和分散式风电的突破发展成为最大亮点。1月份至9月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为106万千瓦,预计可以实现到2020年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开发显现出巨大潜力。“就地开发、就近利用的理念,为低风速风能资源地区探索出节本增效的好路子,随着一批项目的落实,分散式开发在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用能成本等方面的价值初步显现,分散式风电将成为新的增长空间。”李创军说。
风电电价逐渐下降
具备规模效应后,中国风电即将迈入平价上网的全新时代。“在不考虑火电的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情况下,我国风电产业已能够在成本上和火电相比拼,现在我们使用风电不仅是因为它清洁,也是因为它便宜。”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
伴随着多年的规模化开发,在大量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我国风电成本稳步下降,所需补贴强度大幅降低。目前,在一些资源和开发条件较好的地区,陆上风电已不需要补贴。到2021年,我国陆上风电将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海上风电所需的新增补贴规模也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竞争配置政策的全面实施,补贴需求会逐步缩小,有望在2025年左右实现平价上网。
平价上网的背后是我国风电技术研发的有序推进和企业实力的明显增强。“当前,中国风电不仅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李创军说,我国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新型传感技术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使得风电整体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在整机出口方面,我国风电机组出口的国家数量从2007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3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风电整机企业对拉动全球风电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8年,在全球新增装机排名前十五的整机制造企业中,有8家来自中国。此外,不少开发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国门,对外投资逐年提升。一条覆盖技术研发、开发建设、设备供应、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国际业务链基本形成。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俊峰指出,今年,风电迎来了平价上网,将和光伏一起改写历史。
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虽然风电在过去10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未来将面临新的挑战,到2021年风电将实现平价上网,不再有标杆电价保驾护航,真正进入市场竞争时代。
怎样才能保证风电的高质量发展?李创军认为,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风电产业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上取得更大突破,另一方面是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拓宽风电的新业态、新模式。这就要求企业在坚持技术攻关的同时推动各环节的智能化与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度电成本,共同提高产品质量与产品竞争力。
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抢工期、抢设备供应等现象,李创军指出,风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字,其中规划目标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希望企业按照“十三五”规划和电网实际送出能力,以及环保的各项要求量力而行,客观理性地推进项目建设进程,高质量完成每一个项目开发,不给未来留下任何风险隐患。国家也将对各地规划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确保行业的平稳有序,避免大起大落。
在进入平价时代后,竞价上网将成为常态,绿色清洁的风电能否持续快速发展,将取决于其能否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生态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利器,必须让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提高能源效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表示,风电要发展,必须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以电动汽车为例,每一辆电动汽车都是一个几乎零成本的微型的储能电站,会让电力系统吸纳更多的风电和光伏。
数据显示,到2050年,以电动汽车保有量4亿辆计算,理论上可以支持40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王仲颖建议,下一步中国风电应该在西部开发大型风电基地的同时,更注重中东部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同时,建立一个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机制。
(原标题:风电产业迎“风”而上)
责任编辑: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