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发表题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问题的战略思考》的主旨演讲 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运营中心)
2019年12月1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主办,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运营中心、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专项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发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问题的战略思考》的主旨演讲。
李俊峰提到,要准确理解“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国内国际都需要“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技术进步使得世界各国的低排放发展成为可能,人类有希望在本世纪末实现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从而实现“碳中和”。在发展转型问题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带一路”国家也不例外,这是中国方案的重要所在。
李俊峰称,“一带一路”国家特点是两端富裕与稳定,中间贫困与动荡,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虽然发达国家和中国都给予这一地区很多的援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落后面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继中国之后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自1972年以来,全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其根本标志是发展的三大转型:增长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一带一路”能源问题的国际环境,李俊峰表示,清洁化和低碳化是左右能源发展最关键的两个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中后期,全球大多数国家基本上完成了能源的清洁化,以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标志,全球能源进入低碳化的阶段。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是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目前包括德国、英国、丹麦等7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美国、日本等国也制定了到2050年减排温室气体85%-90%的国家能源战略。
针对“一带一路”能源问题的国内背景,李俊峰分析说,中国一直以来关注能源低碳发展,并且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能源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李俊峰强调,中国和世界发展转型的本质是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转变,能源技术创新让中国和世界看到了发展转型的希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战略方向,应该顺应全球发展转型的潮流,符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战略,还要符合能源革命三大方向:低碳化、电气化和智能化。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煤炭占比最高的国家,中国的能源转型成功与否,对全球的能源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中国已制定了能源转型的长期战略,正在开辟一条以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相结合的现代化建设新道路,为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必要的、可行的能源转型中国方案。
李俊峰表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将在本世纪下半叶完成现代化进程,中国将和其它发达国家一道,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帮助它们利用非化石能源实现现代化。“一带一路”国家恰恰是这种发展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受益者。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先生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能源法草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组织过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问题研究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李俊峰先生曾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的首任主任,现为该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于2017年1月被授予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终身成就奖。此外,他还担任国家能源咨询委员、国家高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人民政府低碳发展顾问,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责任编辑: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