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科技创新助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专项论坛于12月18日在京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在论坛上发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主旨演讲。郝芳表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在能源转型与油气安全方面,郝芳表示,从全球来看,页岩革命显著增大了油气资源总量,极大地降低了能源被动转型的可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油气仍将是全球一次能源的主体,天然气仍将是人类最可信赖的清洁能源,油气仍将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
郝芳指出,“一带一路”国家是世界上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3000多亿吨,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一带一路”国家;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的天然气资源1100多亿方,32%分布在“一带一路”国家。在石油需求方面,中国1993年成为净进口国,201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2018年消费量6.4亿吨、产量1.89亿吨、净进口量4.6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1%;天然气方面,中国1995年开始净进口,201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2018年消费量2823亿方、产量1603亿方、净进口量1220亿方,对外依存度43%,“一带一路”国家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进口地区,未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仍然要增大,“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在论坛上发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主旨演讲图片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运营中心)
对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郝芳认为,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郝芳介绍,石油的发展历史是科技创新的历史,石油产量五次快速增长正是源于石油行业五次根本性的技术革命。当今时代,要求由“资源主导”转向“科技为王”,实现降本增效,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进步将是促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郝芳认为,智慧油田、纳米驱油、原位改制等将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的重要领域,将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和商机。
在人才培养战略上,郝芳认为应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是培养“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知华友华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专家,推动提升所在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营造和建设对华友好的能源合作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第二是通过培养精通外语、熟悉“一带一路”国家文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提升中国企业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
郝芳表示,中国石油大学高度重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把服务“一带一路”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中国石油大学正与国外相关大学等联合建设一带一路油气研究中心,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形成政、产、学、用的协同创新中心,打造知华友华海外人才的培养基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高端装备研发基地。
郝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于1986、1989和199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油气成藏机理研究,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技协会副主席、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AAPG Bulletin 副主编。
责任编辑: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