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在老挝党报《人民报》发表署名文章《中老沿着合作健康复苏增长之路携手共进》。文章全文如下:
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指出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为新形势下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更好地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实现长远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
“一带一路”将广泛凝聚团结合作之力。团结合作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引领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关键词”。“一带一路”合作启动7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有137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开展2000多个项目建设,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得益于各方始终坚持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当前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更需团结应对挑战,通过强化全球合作机制增进协同努力,“一带一路”作为重要多边平台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将更好维护沿线人民健康安全。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并早在2016年就提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括老挝在内的“一带一路”伙伴及时向中国提供宝贵帮助,中国也向1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向25国派出医疗队,毫无保留分享防控诊疗经验。“一带一路”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全面提速,“健康丝绸之路”将真正成为维护沿线人民健康安全的“命运纽带”。
“一带一路”将有力促进各国经济恢复发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干扰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然而外部复杂环境不仅没有逆转“一带一路”合作势头,反而凸显其旺盛活力。今年一季度,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同比增长3.2%,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7%。前5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逆势增长16%。“一带一路”合作内生动力将助力各国加快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增长、重塑发展信心。
“一带一路”将加大释放各国增长潜力。面对疫情威胁,“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形式,内涵不断延伸,通过搭建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便捷通道,有效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推进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清洁能源、5G等新业态合作,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也必将为各国经济加快走出疫情阴影提供更多新动力源。
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中老两国始终团结合作、走在前列。在双方最高领导人签署的《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指引下,“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加快对接,中老铁路2021年底可望建成通车,中国连续多年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沙伦赛外长在此次视频会议上发言表示,将加强团结合作,支持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维护人民健康安全丰富了中老“一带一路”合作内涵。中国援老挝玛霍索医院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将成为老挝规模最大、科室最全的综合性医院。在中老最高领导人通话精神指引下,双方守望相助、同心抗疫。老方第一时间通过领导人致电、各界捐款捐物全力支持中方抗疫,中方及时向老方派出两个医疗专家组并提供多批防疫物资援助,有效助老提升防控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老方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发挥重要作用。“健康丝绸之路”正为维护两国人民健康安全构筑坚固防线。
在推动经济社会复苏发展的努力中,中老率先行动、取得实效。中老铁路项目“抵疫前行”,在保持“零感染”同时完成四座重点隧道贯通、轨道工程顺利首铺、特大桥梁合龙、首座通信铁塔组立等关键性工程。万象—万荣高速公路、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项目“防疫稳产”。为适应抗疫新常态,双方提前规划,就实施“快捷通道”、拓展跨境物流、简化审批环节深入探讨,将结合疫情和合作需求陆续付诸实施。
明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面临广阔前景。中老铁路竣工通车后,老挝将成为东南亚首个拥有国际标准轨电气化铁路的国家,向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迈出关键一步。随着以中老铁路为骨干、“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和“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两翼的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老挝的发展潜能必将进一步变成提速增长的动力,双方围绕现代农业、旅游、能源、物流、加工制造全方位合作格局也必将为老挝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我们携起手来,沿着合作健康复苏增长之路砥砺前行,共同迎接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
(原标题:中老沿着合作健康复苏增长之路携手共进)
责任编辑: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