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能源资讯 >

正文

两会话能源 | 代表委员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言支招

发布时间:2022-03-10 16:59:54     来源: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运营中心

2022年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环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关系人民福祉和永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部署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等。

如何找准关键方向,把握好步骤节奏,稳步完成“双碳”目标?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发展短板指出有效路径,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言支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中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必须要扎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是推动“双碳”工作。从当前来看,通过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可以创造非常多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机会,可以大规模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大规模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这些都是商业机会。二是可以有效促进全国各地包括农村、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三是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幸福,保护好青山绿水,这就是未来的金山银山。中国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缔约国,我们说到做到、有诺必践,通过扎扎实实推动“双碳”的实施,体现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第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推进“双碳”将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不仅需要各地方、各行业、各类企业参与,也需要城乡居民共同参与。推进“双碳”,人人都有责任,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第三,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要统筹考虑,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王坚表示,部分地区控能对象略显片面,控能减排工作也未从产业链保供角度进行周全考虑。在“建设现代化智慧电网推进数字控能”方面,王坚建议,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以数据模型算法赋能电力供应,驱动企业的风能、屋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调度,实现区域清洁能源基本全额消纳,同时大力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网海量终端设备的“全程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新安江模式,10余年来持续创新发展、丰富完善,促进了黄山优质生态资源价值的不断实现,造福流域广大群众。凌云代表说,黄山市将高水平推进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新安江生态廊道工程;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创意赋能文旅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协作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高标准推进价值转化,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勇毅探路者、坚定实践者和成果共享者。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对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已达2639万千瓦、占全球总量的54%,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表示,目前,我国高质量建设海上风电基地面临统筹规划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规范及政策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要抓住“十四五”窗口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他同时建议,要加强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夯实规划基础,加大海上风能资源勘查力度,建立国家级海域空间数据库,全面掌握海洋风能资源储量和分布特点。制定国家海上风电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进近远海风电有序开发。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企业的所有行为、所上的项目、所做的决策都要和绿色转型、低碳安全发展紧密相连。同时,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战略等的落实落地,企业要切实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认为,2021年,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亮眼,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新的一年,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我们需要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是继续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推动绿色减碳发展。去年,我国推动绿色减碳发展成绩显著。在能源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2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7.0%,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但是,煤电退出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新能源逐步“顶上来”,传统能源才能有序“退出去”。此次的碳排放统计新举措,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方向引导下,会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委员看来,选择典型区域,根据其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双碳”技术创新,制定低碳化发展技术路线并先期开展综合示范,不仅是地区高质量低碳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刘中民委员建议,优先选取青藏高原以及陕西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地开展多能融合综合区域示范。其中,青藏高原是生态固碳与清洁能源输出地的负碳区,陕西榆林是化石资源富集区、低碳化发展的减碳区,山东省是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增长的去碳区,辽宁省是高碳排放产业转型升级的控碳区,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尽快完善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市场建设,尽快建立光伏电站储能系统价格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海螺集团董事长王诚日前建议,差异化实施电价加价政策,积极指导推进错峰生产和限电限产,给予配套协同处置企业一定电价补贴。同时,推动水泥行业减碳降碳。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业务主管方敏认为,氢能源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但是由于氢气密度极低且易燃易爆,使其难以大规模储运及应用,而由绿氢制得的“无碳燃料绿氨”能量密度高、易储存,恰好可以解决储氢及大规模应用难题,是氢的绝佳载体,应该大力发展氨氢产业。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光能风能资源,适宜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电力。应利用西北地区的风光电力,就地制取绿氢绿氨,使之逐步替代煤炭燃料,一方面,在西北地区设立国家氨氢能源融合建设试点区,适当放宽氨氢融合示范项目审批;另一方面,在氨氢融合试点区设立国家级实验室,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探索制定绿氨行业标准。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认为,“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我国可以信赖和依赖的重要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有效的途径是分级分质利用,提高过程整体能效,降低碳排放,实现产品高端化、多元化和低碳化,提升经济性。吕春祥代表建议,持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研究,系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煤炭高效燃烧发电技术、新一代煤制油技术、新型煤化工产品结构调控技术、能源化工流程再造和不同行业系统集成、洁净燃煤技术、低浓度瓦斯气(乏风气)的有效利用、生物固碳和化学固碳技术等进步,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基础性、战略性贡献,为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以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可实现零排放,是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最好选择。为此,张天任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动力能源转型规划,让更多汽车企业、能源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同时,他认为应完善交通领域新能源应用环境,研究出台新能源应用配套政策措施。如,在公共交通方面使用新能源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个人出行方面实行道路通行、停车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出行。

参考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吴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