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能源资讯 >

正文

新能源电力项目开工热

发布时间:2023-02-14 11:01:4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风电设施。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力以赴抓好新能源发展‘大会战’,确保新能源发展‘硬任务’务期必成。”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邓建玲近日在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上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能源企业的心声。

受新冠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过去一年不少计划开工的新能源项目陷入阻滞,全国风电装机大幅下滑,光伏装机也不及预期。2023年伊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新能源开工热潮。根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从2022年招标情况看,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有望重拾高增长;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攀上历史新高。

 

装机增长势头强劲

 

  “双碳”目标下,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也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2月6日,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2023年新能源建设推进会上宣布首批新能源项目开工。靠前安排2000万千瓦、共计152个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全年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

  此前不久,三峡集团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2022年风电行业装机量受疫情、供应链等影响,预计整体吊装规模大约5000万千瓦,但是市场招标量全年近1亿千瓦,为历年最高峰。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随着“沙戈荒”及海上大基地、保障性并网及“源网荷储”市场化并网等各类项目的建设推进,预计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将创新高,风电将继续稳步行驶在快车道上。

  记者了解到,远景能源将在“沙戈荒”超大型陆上风电基地、新能源乡村振兴、“深远海”千万千瓦海上风电集中开发中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降低风电成本,并以零碳产业园作为有效抓手,推动“风电+”成为新增装机的重要支撑。

  沈阳国联电缆附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宝玉同样看好今年新能源行业的成长性。他透露,公司今年将积极布局新能源发电领域,稳步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投入力度,凭借对电缆系统的专业优势,建立起大市场、大服务体系,为实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做好服务。

  目前,各地都掀起了新能源发展热潮,提出了规划目标。从公开资料来看,27个省份“十四五”规划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目标约7.5亿千瓦;这两年已经下达的建设计划指标超过5.4亿千瓦,为今后几年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新能源市场表现将呈现规模化提速的特点。从各地要求和项目建设周期规律看,2023年将成为‘十四五’新能源装机增长的高峰年。”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袁榴艳说。

 

国产替代脚步加快

 

  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一定威胁,更加坚定了新能源行业加快国产替代的决心。

  不久前,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省东营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刷新了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纪录。

  风电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是通过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实现的。这意味着整机商要走出舒适区,将技术能力向过去未曾涉足的产业链上游领域延伸,必须具备打开技术“黑匣子”的诚意、勇气与智慧。

  田庆军说:“不能简单地认为自研部件就会降低成本。从整机商技术进步角度来看,平价时代,只有完全控制和理解风电机组从设计、验证、制造、运行的全过程,技术穿透风机产业链,才能获得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提供更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风机。”

  如今,包括远景在内,越来越多的风电整机商已将核心部件自研作为重要战略,自制及协同上游供应商联合开发,预计关键部件和技术国产化替代脚步加快,产业链竞争力将大幅提升。这也是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的最有效手段。

  唐宝玉在电缆行业摸爬滚打38年,谈起国产替代感触极深。他对记者说,“我创办沈阳国联,就是坚信国产品牌联合起来一定行。我们走了这么长的路,国产品牌陆续成长成熟起来,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部分技术已经进入到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我们为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供货了多种电缆终端。眼下正是新能源行业实现国产化的好契机”。

  总体来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技术装备由20年前90%以上依赖国外进口,到近年来90%以上实现国产化,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目前我国大功率风机制造、光伏电池片等核心技术水平不断刷新全球纪录,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主要设备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构建了完备的产业链体系。

袁榴艳表示,这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国产化替代,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技术、规模和竞争优势,对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把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动权和新能源产业链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增强了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发展要规模还要质量

 

  新能源大发展要规模还要质量。“十三五”初期,一些地区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在国家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近几年新能源消纳水平越来越高,去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96.7%、98.2%。同时,在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局部地区的风电或光伏利用率出现低于90%的现象,这也引发了各方对出现新一轮“弃风弃光”的担忧。

  田庆军坦言,短期内风电并网消纳与“弃风限电”问题仍是行业发展的难点之一。“三北”地区以及海上风电大基地装机规模预计增长迅猛,对电力系统是巨大的挑战,今年海上风电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限电。过去的陆上风电开发已给出启示:大批量新能源消纳难以完全依赖电网。

  去年,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期要坚持先立后破,推进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总基调。有关部门和企业多措并举保障新能源消纳。

  为积极应对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深化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公司在浙江安吉余村开展“两山”示范多元融合高弹性配电网建设,促进配电网弹性提升,满足分布式新能源灵活可靠接入。在滨湖综合能源站,投运氢电双向转换及储能一体化系统,通过氢能和电能双向灵活转换,实现电力的灵活调节和存储。在湖州祥福变电站,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建成投运全国首个220千伏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示范工程,双向动态调节电网潮流分布,提升区域电网的整体承载力和安全性,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和海量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针对风电高效利用,田庆军建议,做好规划、合理布局“风电+”,协同储能、绿氢、绿氨、绿醇、冶炼、生物合成技术,突破创新零碳产业园、“源网荷储”、风电下乡等多种模式,未雨绸缪解决“弃风限电”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三北”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受负荷增速较缓限制,装机发展与消纳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为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关键。

  袁榴艳建议,优化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指标,逐渐缩小地区间消纳责任权重差距,体现新能源消纳责任共担。加强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健全跨省区市的新能源电力交易机制,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的配置能力。优化产业布局,结合“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北部地区有序转移,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

(原标题:新能源电力项目开工热)

 

责任编辑:吴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