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信息发布 >会议 >

正文

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18-06-20 17:05:58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郑徐光、张栋钧

2018617日,“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国际论坛”在华北电力大学隆重召开,这是华北电力大学首次举办面向带路电力合作主题的智库论坛。来自电力行业、国内外高端智库、主流媒体和师生代表共300人参加了论坛交流。本次论坛由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办。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教授,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劳斯基(Thomas Rawski),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卫·罗宾逊博士(DavidRobinson),同济大学的外籍教授李瑞宁博士(Ulf Henning Richter),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中国本土环境公益机构创绿研究院项目主管郭虹宇女士,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兴平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袁家海副主任共9名国内外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

杨勇平校长在主办方致辞中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能源电力合作方面的战略与举措。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适应新时代、承担新使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积极谋划、有所作为。近年来,在“办一所负责任大学”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方案》,从“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大学联盟,“一带一路”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智库建设,“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奖学金,“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发展论坛等方面明确路线图和工作目标,采取结合自身特色与实际的举措,切实推进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学校同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合作成立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与蒙古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中蒙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牵头单位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会议”,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上个月,华北电力大学成功入选了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中电联党组书记杨昆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现状与启示”的主旨报告。对外投资方面,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累计实际投资总额达到了746亿美元。2017年,国内主要电力企业实际完成对外投资193亿美元,同比2016年增长了1.48倍。为项目所在地直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投资方式基本上是以BOTBOOBOOT、股权并购和绿地投资为主。涉及到水电火电新能源输配电等不同领域。中国电力企业对外投资项目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在“一带一路”已经展示了中国电力企业的实力。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稳步拓展。2017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新签的合同金额达到54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9%,主要涉及火电、新能源、输配电、水利水电等工程项目。对外承包项目年度营业额达到了766亿美元,是2016年的4.2倍,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是9万个。截止2017年底,境外承包在建项目一共达到2971个,项目覆盖了全球80个国家,其中非洲有33个国家,亚洲26个国家,美洲12个国家,欧洲8个国家,大洋洲、澳大利亚。电力装备与技术服务出口显著提升。2017年主要电力企业出口设备和技术合计超过52亿美元,其中设备直接出口1.85亿美元,境外工程带动设备出口18.58亿美元,带动出口占设备总出口的90%。技术直接出口服务2914万美元,由境外工程带动出口技术服务31.37亿美元,电力企业为境外提供电力运营服务项目建设管理等行业管理服务64项,涵盖了电力维护、运行、基建、监理等领域。

杨昆理事长指出,电力国际产能合作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电力保持旺盛需求;另一方面,能源结构转型要求电力设施更新改造,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要求提振了新能源需求,而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提出获得广泛共识;最重要的是,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进展积极,进入发展新时期。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带来诸多风险,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抬头,个别发达国家加强外商投资审查和限制,市场壁垒加重。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焦灼,为国际贸易局势带来了变数。“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居多,少数国家政局动荡,政策持续性差,腐败程度高。独联体地区地缘政治复杂,投资便利度低。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外汇管制不确定,这些都加大了国际产能合作风险。

匹兹堡大学托马斯·劳斯基教授的主旨演讲题目是“中国电力部门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改善与提高的潜力与空间、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劳斯基教授认为,中国电力行业规模、供应能力、设备供应能力等已经全球第一,是不折不扣的电力大国,但是在效率、质量、创新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中国电力行业走出去必须扬长避短,找准自身定位,提升竞争力。

牛津能源研究所大卫·罗宾逊博士发表了题为“中国在全球低碳化发展的角色”的主旨演讲。发言指出了全球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化石能源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系统了梳理了中国在推动繁荣而低碳的全球经济所做的努力。罗宾逊博士认为,中国和带路国家现在有通过低碳基础设施投资和逐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而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福利改善的潜力,因为中国发展了很多低成本且低碳的技术并造福全球。中国加速低碳甚至去碳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一致,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

同济大学李瑞宁(Ulf Henning Richter)教授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智慧与力量”为主题发表演讲。李瑞宁博士以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利益共同体为基本语境,阐述了他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基础设施硬联通与中国国家软实力塑造、中国的国家智慧与全球治理、倡议落地的典型项目进展等层面的认识与思考。李瑞宁博士还从人类文明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全球繁荣的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以“中国的一带一路绿色领导力”发表主旨演讲。杨富强博士用数字简要剖析了一带一路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中国要与带路国家携起手来,通过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机制,借助绿色金融政策在能源行业、工业部门、建筑和交通领域实现低碳发展。杨博士在演讲中还强调了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

创绿研究院项目主管郭虹宇女士以巴基斯坦和越南为例分析了《巴黎协定》背景下带路国家电力投资的机遇与约束。郭虹宇指出,当前巴黎协定框架下各国政府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承诺不足以支撑全球温升控制在两度以内的气候目标,将各个国家的行动与雄心通过国际合作相结合是缩小差距的关键。郭虹宇的研究以巴基斯坦和越南为例评估了两国NDCs目标下的电力发展趋势,对资金、技术与能力建设的需求,并探索了强化行动超越NDC的潜力与具体领域。并为中国政策制定者与投资者提供构建“带路”绿色发展战略、施行气候友好投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华北电力大学张兴平教授以“中国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路径及带路国家启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张兴平教授详细阐述了他的课题组完成的中国风电光伏成本趋势的测算结果,展望了风光平价上网的路径,该内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成果。张兴平教授认为,风光发电作为重要的低碳能源,目前相对于传统能源仍不具备价格竞争力,而合理的政策机制是提高风光发电经济性、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他建议采取“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配额约束、市场增效,规范操作、约减成本,金融护航、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助力风光尽早实现平价上网;而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能源、产业、价格与金融政策组合对带路国家有很大的可借鉴性。

华北电力大学袁家海教授以“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国别研究——以印尼越南为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袁家海教授的演讲简要报告了他的研究团队对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两个国家的国别电力市场研究发现,重点分析了这两个国家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低碳转型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中国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经验分享了对两国的启示。袁家海教授还对中国政府、电力行业和金融部门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借助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双边多边机制,加强能源政策交流与互动;将部分政策性贷款、资金援助、技术援助向可再生能源示范性项目倾斜,助推带路国家启动可再生能源市场;规范中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强化海外投资指引,建立国别电力投资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提高电力行业“走出去”的标准,建立海外投资绩效考核制度。袁家海教授建议,中国的电力企业走出去应建立综合、长远的风险观,海外投资既要考虑短期市场风险,也要注重中长期转型与环境风险。

华北电力大学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国际论坛,积极探索了绿色电力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必将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华北电力大学也致力于搭建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高端“思想库”和高位“风向标”,共同推进沿线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

(原标题: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编辑:席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