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能源资讯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石油业发展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8-08-09 17:43:33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保淑

在中国能源体系中,没有哪一种能源像石油这样,承载着全民族的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贫油国”帽子,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干劲和忘我牺牲精神,开发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实现了中国石油事业的重大突破,把原油年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前仅10余万吨大幅提升至1978年的约1亿吨。在此过程中,社会各界纷纷掀起了学习“铁人精神”、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给现代化建设提供能源支撑,夯实经济起飞的基础,一大批石油战线科技工作者和一线石油工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把原油开采量进一步提升至2017年的约2亿吨,石油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160年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几经变革

 

  石油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动力资源,支撑现代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等,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农药等,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由此,石油也获得了“工业血液”的美誉。

  广义的石油工业是指开采石油、油质岩、天然气以及对其进行炼制加工的工业部门,具体来说,包括油、气地质勘探、开发和石油炼制,油、气储运等。人类对于石油的发现和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古埃及和印度已经采用石油来制作天然沥青和煤油灯,中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有关于利用石油的记载。

  人们一般把德雷克井钻探成功作为近代石油工业开始的标志。由此计算,石油工业的历史并不长,不到160年。石油科技史专家、中国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王才良把世界石油工业史大体上划分为4个阶段。

  从1859年到20世纪2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石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1859年,一位叫德雷克的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油井,拉开了近代石油工业的序幕。此后约60年间,石油产量增长到约1亿吨。形成了以灯用煤油为主导产品,以蒸汽机带动的冲击钻机为主要开采工具,以由螺栓连接铁管的管道为主要运输方式,以蒸馏法为主要冶炼工艺的石油工业体系。美国、阿塞拜疆、墨西哥等成为当时主要石油产地。

  从1920年到二战结束为第二阶段,大型油田接连发现,石油工业体系迅速拓展。约25年间,全球石油产量飙升至1945年的3.66亿吨。随着折射地震、反射地震等勘探技术和新钻井技术的应用,美国、委内瑞拉等发现大型油田,中东地区展现出诱人的石油开采前景。

  从二战后到1980年为第三阶段,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35年间原油产量增长近8倍。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飞速增长,中东成为世界能源中心之一。苏联随着西伯利亚油田的开采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大国。墨西哥海上石油和欧洲北海石油开采取得突破,使得墨西哥、英国、挪威等成为主要产油国。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为第四阶段,世界石油进入缓慢增长期。据统计,1979年到2008年的30年中,全球石油总产量仅仅上升了4.2亿吨,达到36.5亿吨。从2012年到2017年,年产量保持在41吨到44亿吨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页岩油产量持续增加,带动该国原油产量攀升至世界第一。

 

40载发展 国内原油年产达2亿吨高位

 

  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来说,1959年9月26日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第三号基准探井喷出工业性油流,标志着在东北沃土找到了大油田,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大庆油田”,跻身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4000万至5000万吨。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使中国脱离了石油匮乏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4年年初,“华北石油会战”打响,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高产油田被相继发现。中国的原油产量逐年提升,到1978年,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

  保持石油高产稳产并不容易,由于新增储量接替不上,1979年之后,原油生产连续两年徘徊不前,呈下降之势。面对这种局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据中石油咨询中心咨询专家、原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地质师查全衡介绍,当时有关部门把农村“大包干”的经验引入到石油行业,决定从1981年起,对石油行业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石油部门在完成1亿吨产量指标后,超产油和节约的自用油可以出口,所得外汇全额留成,用于进口器材、技术;国内外油价差额绝大部分留作石油勘探开发基金。“石油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石油战线职工的积极性,效果很快体现出来,1985年,原油产量达到了1.25亿吨新水平。

  适应世界海洋石油快速发展趋势,198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成立,成为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约1年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负责管理经营全国重要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1988年4月,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并将所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自此,中国石油工业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石化3大公司为基础,分工较为明确,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

1998年,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分别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9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进行重组改制,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2000年至2001年,3家股份公司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国有石油公司的产权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5亿吨,近两年均保持约2亿吨的高位。

 

“走出去”25年 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实力

 

  今年6月29日,北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结果。由新疆油田公司牵头负责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通过初评。“玛湖大发现”成为国家科技进步成果最高奖——特等奖的唯一候选项目。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得益于石油勘探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在此之前,国内外尚无凹陷区砾岩规模勘探成功的先例,中国石油人经过二十多年艰苦探索,最终突破“勘探禁区”,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和配套技术体系,发现玛湖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开拓出中国新的石油基地。

  2017年8月6日,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气田“顺北评2H井”完钻井深达8433米,创下亚洲最深井、最深定向井两项纪录,标志着中国油气田超深井钻井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钻完井难题,平均埋藏深度超7000米,超深、超高压、超高温的顺北油气田才有成功开发的可能性。

  今天,中国在石油领域勘探和开采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无疑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改革开放初期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彼时,中国在此领域很大程度上处在观念有待更新、设备落后、靠人海战术和拼命精神弥补的阶段。查全衡指出,直到1983年起外汇留成政策实施,石油领域才开始引进大型计算机、数字地震仪、测井仪等先进勘探装备,并引进法国和美国地震队和测井队,加强中国西部山地、大漠区的勘探技术攻关。1989年,中国开展塔里木石油会战时,中国石油领域初步呈现出“两新两高”(即采用新工艺技术、新管理体制,实现高水平、高效益)的新面貌。

  石油领域的技术进步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1993年3月,中国石油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项目,同年10月,与秘鲁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塔拉拉油田7区作业服务合同。据统计,到2017年,共有34家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了海外210个石油项目的投资,累计海外石油权益产量达1.9亿吨,由此也带动了中国石油技术和装备进入美国、中东的油气田,为世界石油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石油业发展成果丰硕)

 

编辑:夕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