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首 页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

正文

氢能产业迅速起步 成日本新一代能源战略主体

发布时间:2019-04-17 17:51:1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苏海河

编者按:4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出席第五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以及部分日本政府内阁成员。河野太郎等日方官员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加强在创新、金融、环保、氢能源、旅游、青年、智慧城市、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在多边领域的沟通协调,推动RCEP谈判年内取得积极进展。

(图为水电解制氢装置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横滨是日本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也是日本最著名的地方城市之一。近来,在智慧城市、花园城市建设方面,横滨又有新动作。

从横滨中华街东门出口的山下公园,可以眺望对面横滨港瑞穗码头高高矗立的一座风力发电机,这就是横滨氢电实证项目主要基地。2017年,该实证项目正式启动运行。用风力发电机发电,电力驱动水电解装置将自来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回收后加注给燃料电池驱动的公交车及工厂仓库用叉车。这一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随着实证过程中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完善后的实证结果,将为日本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这一项由神奈川县、横滨市、川崎市、岩谷产业株式会社、东芝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横滨国立大学等共同参与,堪称日本式产官学联合研发的代表。为争取市民的参与和支持,风力发电站建设资金除政府资助外,有55%的份额由横滨市民购买债券集资而成。

风力发电站由中国、德国、瑞士等各国产品组建,其年发电量21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户家庭居民用电量。但是,风力发电容易受季节天气影响,发电量不稳定。为此,该项目利用废旧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淘汰电池建设了储电箱,可保证制氢装置两天的用电量。生产的氢气就地高压储存,另有两台氢气加压车负责将氢气送到用户厂区,并加注给燃料电池车辆。目前,横滨市内已拥有燃料电池公交车2台,新年度内还将采购2台。市政府公务用车中已有燃料电池车13台,并规定今后公务用车一律采用燃料电池汽车,工厂仓库的燃料电池叉车已发展到12台,这是日本第一个成型的区域性新能源实证系统。

关于选择叉车实验的理由,横滨市官员斋藤说,工厂及商品市场仓库处于封闭状态,而且需要低温作业。燃料电池车辆实现了无排放,可以保证仓库空气清新。此外,燃料电池车不仅在低温条件下比电力叉车性能优越,而且3分钟充气比电动车辆8小时充电效率更高。斋藤介绍说,该系统自2017年启动以来运转正常,收益不断提高,目前向市民发放的债券已经全部偿还。

日本政府将氢气作为新一代能源战略的主体。目前,在日本市场两款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3000台,与电动汽车一起成为内燃发动机车辆的换代产品。根据日本政府201712月份制定的新能源发展基本战略,到2030年日本将确定氢再生能源支柱地位和制造技术,构筑国际新能源供应链,使氢气产量从目前每年4000吨发展到30万吨,降低制造成本三分之二,在实证测验基础上建立氢发电商业产业体系,将氢加气站从目前的100所扩建至900所,将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提升至80万台,将公交车及作业铲车增加至1.2万台,将家庭用发电设备提升至530万台以上。长期目标则是氢产量达到年产1000万吨以上,使氢发电成本降低至目前天然气价格水平。其中,重点普及家用燃料电池发电成套设备,实现发电、取暖、热水等配套联产。

目前,日本产业界也在积极推动氢能源的普及。2015年,丰田汽车公司提出将5680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专利免费开放,其中关于氢气生产技术加氢站建设技术的70件专利,无限期开放。其他专利开放至2020年,目的是要带动世界性氢燃料技术的普及发展,培养市场规模,以期将来在更大的市场中获得利益。据介绍,横滨市政府的新办公大楼将于2020年正式启用。届时,全部电力、热源将产自专门配备的氢能源发电机组。

在日本,氢燃料相关产业正在迅速起步。日本最早生产汽油加油机、计量器的龙野公司,目前仍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产品同时出口东南亚、欧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近年来,该公司研发的高压氢流量计量器,被称为最准确的流量检测仪。公司社长龙野广道认为,氢燃料的普及将带动世界能源产业革命,今后随着家庭氢燃料电池的普及,运输、供应、测量也将成为后加油站时代的主力产品。

尽管前景良好,但日本实现氢能源基本战略也面临一些瓶颈。一是如何提高技术降低氢气生产成本;二是如何提高氢发电效率;三是如何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不再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普及。

近日,有消息称日本政府决定增加补助金,加快加氢站建设速度,提前实现建设1000座加氢站的计划。在破解了“鸡与蛋”的发展顺序矛盾之后,日本的氢能源发展有可能走上快行道。

(原标题:氢能产业迅速起步 成日本新一代能源战略主体)

 

责任编辑:轩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运营单位:中国国信信息总公司

京ICP备11044902号

为了您最佳的浏览效果,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DR_code